前几天,官方通报中国足协主席被带走调查,一石激起千层浪。陈主席曾是国企高管,声名显赫,原本可以安度晚年,却在65岁选择重新出山,执掌足协,笔者真的百思不得其解,他到底是对权利有执念,还是对中国足球难以割舍?
与大多数球迷不同,笔者反而有点同情陈主席晚节不保,不过他又确实完全不适合这个岗位,尤其是极其不合时宜地提出中性名政策,更是将中国职业联赛推向深渊。
近日刷某体育平台,看到竟然还有人鼓吹足协的中性名政策,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,笔者感到不可思议。
平胸而论,这是笔者看到的最迂腐的观点,跟足协一样死脑筋,只会照搬照抄,完全置中超国情于不顾。皇家马德里、国际米兰、曼彻斯特联等欧洲豪门球队自成立之日起就叫这名字,并沿用至今,经过上百年的耕耘和锤炼,队名的品牌效应已经远超普通企业名字,让国际米兰改成国际苏宁,张近东父子的苏宁会答应吗?
但这显然不是最重要的,最重要的是欧洲球队的收入来源与中超完全不同,转播费、门票、球队周边、球员买卖,足以支撑一支中小球队的开销,而英超降级队一年分红不止10亿人民币,中超球队靠什么去复制人家?球队周边一年能卖多少钱?球票不说这两年特殊情况一分没有,就算正常环境下的收入,够支付球场租金、水电和保安的费用吗?中超的球员除了内部消化,能卖得出去,能有盈利吗?
英超赛季转播分红统计表
在欧洲,你想转让球队,有的是下家抢着接手,欧美企业,中东财团,土豪们举着钞票砸钱。而当今的中超球队,你想转手谁愿意搭理你?几年之前,中超球队也是香饽饽,至少换一家赞助商还能生存,现在没人接手,就只有解散一条路可走。陈主席上任三年,已经有35支职业球队宣布解散,这可能比此前10年的数字更加恐怖。诚然这与经济环境有关,但绝对与中性名关系更大。实体受到冲击,但网络企业赚得盆满钵圆,谁又会掏着真金白银做公益足球?就像夫妻没有离婚,只有丧偶,中国足球没有转让,只有解散!
很多人总是盯着欧洲球队,简直就是邯郸学步,鹦鹉学舌。人家俱乐部的名字叫了百年不变,你搞中性名,无外乎想让球队有个传承,不让球队乱改名字呗,但是武汉卓尔先是改名武汉队,转头就叫武汉长江,去年的河南嵩山龙门,今年据说又要把嵩山去掉,朝令夕改就是中性名的初衷吗?并且这种情况只会越来越多!有人会说,那就以后不让他们改。以沧州雄狮为例,俱乐部整体转让,在沧州无人接手,石家庄一家企业愿意运营,难道还叫沧州雄狮?我石家庄掏钱,凭什么替你沧州宣传?